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成功案例

高等院校如何突破“资源瓶颈”?

  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产品,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在开展办学活动、实现办学目标的过程中却需耗费大量资源,如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宽敞的教学科研用房等,而这一切都需要以充裕的办学经费为支撑。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度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的收支预算总额超过了百亿,而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却仅有数亿。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在新的发展时期根据自身实际办学情况,以突破资源瓶颈为抓手谋划发展的新思路,是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扩大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自主权
 
  相对于部属高校,地方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紧密,也更有办学灵活性,能够也应该成为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同时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回报,校地互动并构建起校地共生共存的发展和命运共同体。在此过程中,更加需要进一步扩大并落实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自主权,促进其更自如、自主地与地方政府和社会建立新的联系。
 
  但现行的管理方式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职能越位缺位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对高校资源配置的干预过多,发展规划的指导能力不足;加之地方高校内部治理不够完善,影响了自主权的有效行使。需要进一步尊重大学的个性,使其自主发展、自由发展、特色发展是政府管理大学的原则。下一步要以政府向学校放权为重点,约束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过度的权力,增强地方政府统筹教育资源的能力,激发高校自主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同时,要给予地方本科院校在筹资等方面更大的权力和配套的激励措施,调动地方本科院校主动作为的积极性。
 
  强化地方本科院校战略规划
 
  相对于部属高校,地方本科院校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更直接,更需要通过提高对社会发展新情况、新形势的应对能力而获得学校的长足发展。为此,地方本科院校要强化战略规划,将战略规划作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蓝图”“路线图”和“施工图”。
 
  注重地方本科院校的战略规划,发挥发展规划的目标引领作用,通过发展规划有效地实现大学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化、合理化、共享化和制度化,同时要加强对规划的宣传工作,使规划理念入脑入心、师生皆知,对规划的执行奠定良好的舆论氛围。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层层抓落实,实现目标到人、责任到人、落实到人,实行责任追究制。鉴于此,地方本科院校应将发展规划的制定作为其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前提,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在满足大学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满足国家、地方政府及人民的需要。
 
  深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合作关系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地方本科院校须与区域构建起更为紧密的互动合作关系,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此,首先需要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新发展理念。包括积极引进和打造区域急需的相关人才;选择能够对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起支撑作用的科研方向;培养能够扎根区域并为区域发展服务的人才;开展区域所需的社会服务等。其次,需要构建起校地互动合作的可持续性、合理的合作体制机制。最后,需要进一步提高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需不断提高应用性研究的能力,通过提高科研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和科学专利技术等;就需要不断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成为区域发展的新生和重要力量;就需要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所想,能够在主动服务过程中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提高对外开放办学能力
 
  较之于研究型大学,地方本科院校在国际化办学上存在天然劣势,无论是学科平台、所处区位还是教师学生国际交往能力等都存在较大劣势。为此,地方本科院校的国际化办学必须立足学校实际,走特色化国际化办学道路。
 
  在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上,主要以提高在校教师国际视野为目标,借助国家和学校相关项目选送优秀教师赴海外学习和交流,提高教师国际视野和交往能力;在学生国际化上,与国际相对等的院校或研究机构建立务实的合作关系,积极为学生海外深造和交流构建平台和创造机会;在科研国际化上,定期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到学校进行学术报告,并鼓励教师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以及通过个人关系等方式开展国际科研合作等;在生源国际化上,以亚非拉等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为主要目标生源地,努力设置对这些国家和区域生源有吸引力的特色专业。
 
  (作者:张志远,系内江师范学院院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点击次数:850  更新时间:2018-05-30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01-10 14:42:01  
上一篇: 高校不能被大学排行榜“绑”着走    下一篇: 高等院校应冲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前方

 

指导单位:湖北省教育学会      组织单位:武汉东方骄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7-88609463  传真:027- 86626708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徐东路7号凯旋门广场B座17层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洪)字第0308号

友情链接: 湖北省教育厅 人民网湖北频道 腾讯·大楚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 湖北省教育学会

Copyright@2014. All Rights Reservd.鄂ICP备18029920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3995号 百度统计